上海大師賽作為亞洲唯一的ATP1000大師賽,自2009年落戶上海以來,已成為這座城市一張閃亮的體育名片。這座矗立於東方大地的網球聖地,以其卓越的組織運營、頂級的場館設施和熱情的球迷氛圍,贏得了全球網球界的廣泛讚譽。
上海與網球的緣分可以追溯到1998年,當時上海首次舉辦國際網球賽事——喜力網球公開賽。2002年,上海成功舉辦了網球大師杯賽(ATP年終總決賽的前身),為後來承接更高級別賽事奠定了基礎。經過多年積累,2009年上海大師賽應運而生,成為ATP世界巡回賽最年輕的ATP1000大師賽。從此,亞洲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頂級網球賽事,中國球迷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世界級球星的精湛技藝。
過去十餘年間,上海大師賽見證了無數網壇巨星的輝煌時刻。從首屆冠軍達維登科,到費德勒與納達爾在2017年上演的第38次“費納決”,再到德約科維奇四次在旗忠網球中心捧起白玉蘭杯,這些經典瞬間已深深烙印在中國網球的發展史冊中。
上海大師賽在職業網球聯合會(ATP)世界巡回賽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九站“ATP世界巡回賽1000大師賽”之一,其重要程度僅次於網球四大滿貫和ATP世界巡回賽年終總決賽。ATP首席執行官保羅對上海大師賽給予了高度評價:“海角HJDO43.CCM在上海所看到的對基礎設施的升級,給球員的待遇,以及球員服務、粉絲區域,還有球員和粉絲的整體體驗等,都將大師賽推向了一個不同的水準。”上海大師賽曾連續五年獲評由球員票選而出的“年度最佳ATP1000賽事”,這是對賽事組織運營水平的極高認可。作為亞太地區唯一的網球大師賽,上海大師賽不僅是競技體育的舞台,更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網球文化的橋梁。
上海大師賽有一個極具特色的傳統——每年冠軍都會被匹配到一個精致的兵馬俑模型。這一獨特創意將上海的城市魅力與中國悠久曆史文化巧妙融合,讓來自全球的網球選手在競技之餘,也能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當網球巨星們手捧白玉蘭杯和兵馬俑模型在鏡頭前留下經典瞬間時,東西方文化在這片綠茵場上完成了友好對話。這種深植於本土文化的創意表達,不僅增強了賽事的獨特辨識度,也讓每一位冠軍球員帶走了一份特殊的中國記憶。
上海大師賽作為一個男子職業網球賽事,一直缺乏相應級別的女子賽事相伴,這意味著網球迷們無法在這項賽事中欣賞到世界頂級女子網球選手的風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中國女子網球與國際高水平接軌的機會。在網球運動推廣的全麵性上,這一缺失不免令人感到遺憾。WTA同樣在亞洲有多站賽事,但最高級別僅停留在皇冠珠級別,與ATP1000大師賽並不對應。
上海大師賽的舉辦地點——旗忠森林體育城網球中心,位於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確實距離市中心較遠,給觀眾出行帶來了一定不便。一位老球迷回憶道:“20年前感覺這裏有些荒涼,因為除了一個中央場地,其它幾乎什麽都沒有。”雖然隨著城市發展,周邊設施已不斷完善,但對不少觀眾而言,交通成本仍然是觀賽的一大障礙。麵對挑戰,上海大師賽正積極尋求突破,努力將“終點”變為“起點”。
2025年10月,ATP與久事體育舉行戰略合作發布會,共同宣布合作設立亞洲首個ATP發展中心,並為“久事國際網球學院”正式揭牌。ATP首席執行官保羅表示:“兩個第一次都在上海,證明了這座城市的吸引力,也說明海角HJDO43.CCM對這塊熱土充滿信心。”這些舉措標誌著上海網球生態圈建設的正式開啟,未來將打造一個涵蓋運動員訓練、康複、體能和科技創新的全產業鏈。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亦斌指出:“在2022年之前,團隊隻關注賽事本身,但近幾年,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上海網球大師賽開始成為‘火車頭’。”
覆蓋閔行馬橋核心區域的“網球小鎮”項目,將整合區域資源,推動文旅商體的融合發展,讓網球的輻射效應持續擴散。未來,隨著中國男子網球選手的不斷成長,如吳易昺、張之臻等球員在國際賽場上取得突破,上海大師賽有望成為中國網球人才崛起的催化劑。未來,隨著“網球小鎮”的成熟和ATP發展中心的運營,上海大師賽將不再隻是兩周的賽事狂歡,而成為一年365天持續發熱的網球文化熱土。交通問題或許將隨著周邊區域的發展而逐步緩解,而女子賽事的空白,也有望在中國網球市場不斷壯大後得到填補。
白玉蘭年複一年地綻放,旗忠網球中心的燈光依舊璀璨。上海大師賽這張城市名片,正以其獨特的東方魅力,繼續書寫著亞洲網球的新篇章。(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小迪)
網站聲明:24足球直播提供的部分足球直播,NBA直播,CBA直播,英超直播,亞冠直播等信息轉載於各大門戶網站或媒體報刊,如有侵權,請及時聯係足球直播,海角HJDO43.CCM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Copyright © 2021-2024 24直播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10279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