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火炬傳遞開始。和以往不同的是,在十五運會火種采集儀式上亮相的“源火”,來自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海底的可燃冰。這是體育運動史上首次在深海海底原位獲取運動會“源火”。
為何奔赴深海采火?如何突破技術難關實現深海采火?11月1日,十五運會“源火采集”執行組副組長馮強強現身廣東科學中心,現場揭秘了十五運會與殘特奧會海底源火采集幕後故事。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高級工程師馮強強不僅是“十五運”源火采集執行組副組長,更是我國自主深海科技的親曆者。
據馮強強透露,源火采集地點最終選定南海“海馬冷泉區”,這片位於海底的“生態綠洲”不僅蘊藏著豐富的可燃冰資源,更代表著我國深海探測的前沿領域。而承擔這一曆史性任務的核心裝備,正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4500米級深海遙控作業型潛水器。
“在4500米深的海底完成火焰采集,需要克服壓力、溫度和作業精度等多重挑戰。”馮強強表示,“海馬”號配備的主從式機械手係統,實現了在極端環境下精準作業的能力,這背後是我國深海裝備技術質的飛躍。
作為國家863計劃重點科研成果,“海馬”號的研發曆程本身就是一部科技創新史。資料顯示,這款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研發的潛水器,曆時6年攻關實現了我國大深度遙控潛水器“從無到有”的突破。其最大工作深度為4500米,相當於要在指甲蓋大小的麵積上承受一噸多的壓力。
更令人矚目的是,“海馬”號已在多項國家重大任務中證明實力:先後參與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調查、西太平洋礦產資源勘探,發現我國首個海底巨型活動性“冷泉”。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上,“海馬”號模型更是登上了“創新驅動”彩車,向世界展示中國深海科技成就。
此次科普講座結合第十五屆全運會與殘特奧會這一全民關注熱點,既是對我國深海科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科技與體育跨界融合的生動實踐。

這場由廣州市科技局、廣州市海洋地質調查局聯合主辦的活動,通過“線下+線上”方式吸引超兩萬人次參與。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分享“海馬”號的采火故事與科研曆程,激發公眾對海洋探索的興趣,向公眾更好地弘揚“科學、實幹、自強、創新”的“海馬精神”,助力提升全民海洋科學素養,為我國海洋強國建設凝聚更多社會力量。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楊麗雲 通訊員 楊帆 李早花
網站聲明:24足球直播提供的部分足球直播,NBA直播,CBA直播,英超直播,亞冠直播等信息轉載於各大門戶網站或媒體報刊,如有侵權,請及時聯係足球直播,海角HJDO43.CCM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Copyright © 2021-2024 24直播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10279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