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MON運動員遲令傑強忍痛苦在柴古唐斯拚下第三
攝影師樹哥記錄下她在終點強忍淚水的瞬間

2025年,遲令傑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全麵爆發。她先是在寧海byUTMB越野賽中,以11小時34分22秒的成績強勢奪冠;緊接著,在眾星雲集的柴古唐斯十周年越野賽上,她再次頂住壓力,獲得了百公裏組女子第三名的好成績。
領獎台上的聚光燈,與她奔跑的起點相去甚遠。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遲令傑的奔跑,並非為了榮耀,而是源於對“匱乏”最原始的恐懼。

她出生在山東日照市五蓮縣的一個貧困山村,住的是泥土房子。童年最主要的食物,是用地瓜幹和玉米磨成漿烙出來的山東煎餅,這種異常堅硬的食物,是全家一整年的主食。
生存的邏輯簡單而殘酷。每學期二十多塊錢的學費,家裏總要拖到期末才能交上。為了給遲令傑湊夠重點高中的學費,家裏瞞著她,讓剛剛讀高二的二姐輟了學。這份犧牲,成了她日後拚命的底色。為了賺取微薄的零花錢,她會跟在村裏磨豆腐的人家後麵,幫著推沉重的小石磨。“推著磨轉圈跑,都能跑到腦子缺氧。”她回憶道。磨完一小桶黃豆,她能賺到一毛錢。這是她對付出與回報最原始的認知:必須耗盡體力,才能換取微不足道的收獲。
在學校,她因成績差而被老師忽略,直到初二體育課,她無意中跑贏了班裏最快的女生。體育老師的重視,讓她的人生第一次獲得了正向反饋。這份認可很快帶來了更具體的獎賞:學校運動會,拿了前三名的學生,老師會獎勵食堂的包子。她不記得名次,隻記得自己捧著六個熱騰騰的、帶著肥肉的青蘿卜餡包子,一口氣全吃完了,很香。
這個獎賞,在她心裏確立了一個信念:跑步是一條“正確”的路。它能帶來食物、認可,能讓她從一個被邊緣化的差生,變成一個被選中的特長生。
憑借這項特長,她考上了全縣最好的高中。但在重點高中裏,全班72名學生,她排第71。巨大的落差感,讓她更加決絕地奔跑。她晚自習最後一個走,半夜躲在宿舍樓有燈光的洗手間裏學習。大學時,她早上四點半起床跑步,白天在食堂打工,晚上做鍾點工,一雙跑鞋穿了六七年,直到大腳趾磨穿。

畢業後,她換過無數份工作,最終被跑友阿姨介紹,進了濰坊市高新區國稅局,做合同工。對於她的家庭,這無疑是“正確”道路的頂點。但她自己知道,不快樂。最終,她辭掉工作去了北京,決心將運動員這條路走到極致。

悲劇的序幕,往往聽上去是個好故事。
2021年,疫情導致比賽停擺,遲令傑悶頭訓練了整整一年。壓抑已久的能量,終於在一場位於上海迪士尼樂園周邊的內部測試賽上,迎來了爆發。
“那是我人生中,我認為最全力以赴的一場跑步。”她回憶道。遲令傑在最後一百米的衝刺中,硬是跑贏了馬拉鬆名將李美珍,最終,她的衝線成績定格在2小時34分。
這是個足以讓任何體製外女選手一步登天的數字。


當時的這張截圖,與這份打卡記錄
是遲令傑馬拉鬆的高光時刻
一家國內知名運動品牌迅速與她簽約,一切似乎都順風順水,隻有一個小小問題。因為測試賽成績沒有田協認證,合同要求她必須在正式比賽中跑進2小時40分,才能持續獲得支持。
自此,遲令傑開始了她職業生涯中最痛苦、最漫長的一次撞牆。
“一開始執著,後麵成了一種執念。”遲令傑回憶。她對自己更狠了,訓練強度越拉越高,但身體率先發出了抗議。起初是腳踝發酸,她以為是鞋帶係太緊,鬆了鬆,可一上賽道又不得不勒緊。跑完腳就開始疼,後來連路都走不了。
但奇怪的是,她的身體似乎也被這股執念所綁架。隻要一進入高強度的間歇課,熱身結束後,她竟又能咬緊牙關,奇跡般地跑下來。這種矛盾的狀態,讓她誤以為自己“還行”,還能撐。她就這麽撐著、扛著,直到膝蓋、腳踝的傷病全麵爆發,“像一個運轉中的機器從高處滾落,摔得七零八落,難以修複。”
成績停滯不前,甚至開始退步。對一個嚴肅的運動員來說,這是最殘忍的懲罰。那段時間,她常常一個人躲在房間裏哭泣,哭完後,擦幹眼淚,一言不發地回到跑道。她甚至會跑到住所附近山裏的墓地去,起初覺得恐懼,後來竟開始習慣,甚至在那些墓碑前奔跑行走,以此尋求一種詭異的、與世隔絕的冷靜。
她距離撞破這堵牆最近,也是最痛苦的一次,是2022年的北京馬拉鬆。在那條承載了無數夢想的賽道上,她拚盡了最後一絲力氣,衝過終點時,計時器上的數字定格在2小時40分18秒。
隻差18秒。
18秒,不過是幾次呼吸的時間,卻像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將她與那個承諾過的未來徹底隔開。希望在觸手可及的瞬間被碾碎,這比從未見過希望,更加令人絕望。


北京馬拉鬆的 賽道上
遲令傑並沒有跑出自己想要的成績
從那以後,她徹底失去了方向,陷入了更瘋狂的自我消耗。當身體無法再通過科學訓練取得突破時,她選擇了最原始的方式——以賽代練。為了賺取微薄的獎金維持生計,也為了那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她近乎癲狂地參賽,“幾乎每周一賽,最多一周跑3場”。她像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在各個城市的賽道上旋轉,卻離圓心越來越遠。
她幾乎不記得那段時間發生過什麽,隻是一天又一天地重複著訓練、比賽、失望的循環。
直到2023年的一天,品牌方突然通知她見麵。她預感不好,請求教練陪著。
沒有會議室,沒有談判桌。就在訓練基地的門口,品牌方的人站在那裏。
“你被解約了。”
遲令傑沒吭聲,隻轉身往回走。教練也沒說話,隻沉默地陪著她走。那段路漫長,仿佛沒有盡頭。

馬拉鬆賽道上的失敗,讓她別無選擇,隻能轉向越野跑。2024年5月,在甘肅的一場比賽上,她迎來了人生的又一次轉折。她坐著最便宜的綠皮火車過去,對於那場比賽,遲令傑的目標很明確:為了獎金。

剛開始參加越野賽的時候
遲令傑穿著這雙掉了底的舊鞋
每次比賽之前
最重要的事就是粘鞋底
在一個漫長的爬坡路段,同為參賽選手的呂偉偉的水耗盡了,身體出現脫水跡象。遲令傑從他身邊經過,看出了他的窘迫,遞過了自己的水壺。她自己水壺裏也隻剩一小口水。“當時我心裏想著,他喝完了這口水,我肯定撐不到坡頂了。”事後遲令傑回憶到。呂偉偉接過水,沒喝,又遞了回去,但他從此記住了這個跑得很快的女孩。
一周後,昆明轎子雪山越野賽開賽前,他們在選手微信群裏重逢。呂偉偉認出了她,約她吃飯。見麵時,遲令傑從背包裏掏出了四個冰冷的白麵饅頭。“這是我的幹糧。”她說。
這一幕讓呂偉偉震驚。他約她一起在昆明西山訓練,並很快發現了她訓練中的致命問題:太拚,太執著,完全沒有彈性,總是會把自己燃燒殆盡。她對教練有種絕對的信任,甚至抱著“寧願毀也要毀在自己教練手裏”的念頭去執行每一個計劃。於是,呂偉偉慢慢成為了她的教練,一個特殊的教練。他要做的,不是推著她前進,而是給她“踩刹車”。

自告奮勇成為遲令傑的教練後
呂偉偉特意送給她一條大花褲
讓她在比賽的時候穿著這條褲子
不要太緊繃,放鬆一些
但改變一個根深蒂固的人,並不容易。遲令傑依然被那條追求極致的直線思維牢牢捆綁著,直到那條直線,在她麵前轟然斷裂。
那是在備戰2024年崇禮168越野賽時。遲令傑正處於極度的焦慮中,她認為這場大賽的表現將決定是否有品牌願意簽約她。在賽前一周的最後一次長距離訓練中,她約了呂教練陪同。計劃跑一個40公裏的長距離,出發後不到三公裏,她毫無征兆地暈厥倒地。
呂教練趕緊帶她下山,走進昆明街頭的一家米線店。“我覺得很自責,”遲令傑回憶那個下午,她不是擔心身體,而是擔心訓練沒完成,“記得當時眼淚流到碗裏麵,然後又把米線夾起來,一口口吃掉。”
遲令傑去了醫院檢查,醫院的診斷是“嚴重的神經功能性紊亂”,伴有抑鬱症前兆。醫生告訴她,這是長期極度高壓、缺乏營養和休息的結果。她那套以“拚命”為核心的人生邏輯,在她最需要成績的時候,徹底失靈了。

這場崩潰,讓她別無選擇,隻能停下來。2024年底,遲令傑在雲南的山裏租下兩棟房子,創辦了一個訓練營。她當時連社交媒體賬號都沒有,第一條抖音就是招生,以至於很多人以為她是打著旗號的騙子。
她最初的想法很單純,甚至有些天真:“可以幫助像和自己一樣的女孩子。”她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拯救者,去治愈那些和她一樣,曾因跑步而陷入困境的人。
但很快,她發現自己才是被幫助的那個。
“來的大家都是有追求有夢想的,”她發現學員們並不像她想象中那麽需要“幫助”,“反而他們來還幫助了我。”

訓練營的夥伴們,一起去參加比賽
訓練營是一個微縮的社會。學員們來自各行各業,擁有比她豐富得多的社會閱曆。她作為教練,教他們如何訓練;而他們作為朋友,則教她如何生活。“大家都會教我,怎麽樣處理問題,怎麽樣可以讓訓練營更好的去發展下去。”她不懂經營,凡事習慣了自己硬扛。幾十號人一周的夥食,是巨大的工程。她的解決方法是:每周一淩晨五點,天還是一片漆黑,她就獨自開車下山,去集市采購幾千塊錢的菜。采購完運回山上,短暫休息後,就要立刻投入自己當天的高強度訓練。學員們看不下去,紛紛給她提建議,教她如何更高效地解決問題。遲令傑意識到,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用“拚命”來解決。
在訓練營的日常訓練
在這裏,教練與學員的界限變得模糊,這個社群,也成了她最堅實的後盾。呂偉偉描述了遲令傑在外比賽時訓練營的場景:所有人,包括炒菜的大姐,都會圍在屏幕前看直播。“如果有一個分段比較慢,海角HJDO43.CCM都很著急,”他說,“海角HJDO43.CCM比她還要著急。”
在遲令傑的人生信念,被外部力量一點點撬動的同時,一份來自 SALOMON的 合同,更是給了她掙脫過去生活的底氣。
對於 SALOMON 而言,遲令傑也是特殊的存在。品牌所看到的,是一個技術已經成熟、但內心亟需重建的運動員。於是 SALOMON 沒有像對待年輕小將那樣去“培養”,而是選擇了“信任”和“承接”。
這份信任,在簽約前就已體現。當時,她的訓練營剛剛起步,個人經濟狀況依然非常窘迫。遲令傑回憶,“ SALOMON 那時候就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特別強調,“那個時候正式的合同並沒有簽下來。”品牌方隻是告訴她:“不要有任何經濟上的壓力,你就放心的去做,辦訓練營也好,訓練也好,由海角HJDO43.CCM來支持你。”
這份支持,擊碎了她過去因馬拉鬆未突破240而背負的枷鎖。簽約後, SALOMON 的態度更是超出了她的預期:品牌方告訴她,“你可以用兩年的時間去成長,不著急出成績。”
“兩年”,這個時間期限,對於一個曾因“18秒”之差而崩潰的運動員來說,無異於一種解放。這份“不著急”的底氣,讓她徹底卸下了“想贏怕輸”的包袱。
緊接著,是科學的賦能。 SALOMON 為她配備了外國教練Frederic Sabater。新的訓練理念再次衝擊了她固有的認知。她不再是單純地“堆跑量”,而是進行更科學的專項訓練,比如針對不同坡度的“3分鍾、5分鍾、30秒”的間歇跑,並加入了她過去很少係統訓練的遊泳、自行車等交叉訓練。這樣科學的訓練,很快就有了成效,在四姑娘山的黃金聯賽總決賽上,遲令傑拿到了第四名,“我都沒想到我這個年齡段還能跑短距離,跑出這樣的成績。”遲令傑說,這種“以短促長”的方式,讓她看到了全新的可能。
她的比賽方式也開始變得“異類”。2025年的UTMB,所有精英選手都提前適應賽道,她賽前才到。柴古唐斯賽前一周,當對手都在熟悉賽道時,呂教練一張機票把她“發配”到四姑娘山,去克服高海拔恐懼,遠離賽前的緊張氛圍。寧海越野賽,她沒有任何私補,教練告訴她:“去享受補給站的美食,到了那裏,所有工作人員都是你的‘私補’。”

寧海越野賽
遲令傑不僅獲得了百公裏組別冠軍
而且也是唯一一個沒有私補的精英選手
她不再需要用萬全的外部準備來獲得安全感。她開始相信過程,而不是隻盯著結果。
2025年11月,柴古唐斯越野賽。這條賽道以陡峭的爬升和下降著稱,對運動員是巨大的考驗。比賽時,遲令傑一度覺得“太難了,再也不來了”。但她的內心卻前所未有的平靜。她不再被外界的節奏帶著跑,隻是穩穩地發揮自己的體能。
衝過終點線,她笑容燦爛。

2025年的柴古唐斯
遲令傑帶著笑容衝線
“在什麽年齡段就有什麽樣的心態,”她說,“如果我年輕的話,我也許希望馬拉鬆上可以有更好的成績。但這個年齡段,我希望可以沉澱下來,好好的來去跑我的越野。”
她曾形容自己“野蠻生長過,卻沒能成為自己的月亮”。如今,在經曆了崩潰與重建,得到了家人般的社群和品牌的全力支持後,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光。
曾經那條為了生存而奔跑的路已經跑完了。如今,披上 SALOMON 的戰袍,遲令傑正奔向更遠的山。

本條內容創作團隊
作者:WR China Team
海角精产国品一二三区:小春
圖片:受訪者提供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係
womenrunning@163.com

上一篇: 全運會女排:河南隊3-0爆冷戰勝衛冕冠軍天津隊,朱婷26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網站聲明:24足球直播提供的部分足球直播,NBA直播,CBA直播,英超直播,亞冠直播等信息轉載於各大門戶網站或媒體報刊,如有侵權,請及時聯係足球直播,海角HJDO43.CCM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Copyright © 2021-2024 24直播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1027940號-1